野们 2004-11-4 13:37
[转帖]中国十大精典**用语(zt)
1.“那事儿。” <br>0X&m1Q^8j+_6H1rs&H`%b?
<br>}ZF'};m1pH
“哪事儿呀?”“不就是那事儿吗!”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之美,说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指代词,可一用到特定的语境中,便有一些特别的意思,之所以不直接说出“那事”到底是“哪事”,通常是因为不便宣之于口。而且如此一来,信息量极大,想象的空间也大,比如办公 <br>T1jb%| Y~9F
室里议论张主任和刘秘书之间的“那事儿”,10个人可能有十个版本,两人的**也就被一网打尽了。 <br>
R4JD;S4V
Fe2u
<br>yt&M"O]f8Ej,q
2.作风问题 <br>7d2s B`B;I3A
<br>(F3E A p\h l n
作风问题特指在男女关系上的非正常现象。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作风问题几乎是**的惟一内容。“作风问题”这一说法非常暧昧,本来与工作无关,但人们对某个人的工作评价又常常把它扯进去,领导干部常常会因为其作风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前途。也许在这一点上,中国老百姓和外国老百姓的态度是最一致的,都希望领导者的**大曝光。 <br>$o:{l1CQ8n&U
<br>8s;q:rr^
3.忙什么呢 <br>
d7Xg7a$Q o"a$UP
<br>,qU w0s-[
B%LkT'W
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多不用疑问句,Hello两声就完事了。中国人以前爱问“吃了吗?”现在改问:“忙什么呢?”也许是随口一问,但也同样让人难于回答。“还没吃”或“没忙什么”全是废话,认真报告就显得傻。究其根源,中国是一个注重人际交往的国家,知根知底是好朋友的标志,不是说一点**都不能有,而是在大家的概念中,似乎只有涉及到男女之间的事才算得上**,对于其它的则双方都有“知情权”??不管你爱不爱说,爱不爱听。 <br>'nrA8eMy@!K9Q6pI6R
<br>r~6S5^R$D:t
4.你是属什么的 <br>(Wj,]ZXs!X2`#|D D E
<br>
$\Gz*[V~N
现在已经知道女人的年龄不便问了,但还是很想知道,于是就迂回一下,一般人再反常从长相上也差不出12岁去,类似的还有“你哪年大学毕业的?” <br>
^{$rY:B
<br>3q\ |*^9L9I
h
5.待遇还行吧 <br>L Fv:aaT2X#\Yw
<br>
W _._0X6g#Cj?
中国人互相攀比的心理集中反映在对别人收入的好奇心上。在外资企业和一些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员工之间不许互问薪金已成为规矩。即使在街上,“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这样直接的问话也已显得生硬和唐突。于是一些富于语言技巧的人把好奇心隐藏在关切下面。“你那儿待遇还行吧?”“对薪酬方面满意吗?”因此,一句含糊的“还行”、“过得去”绝对是不令人满意的,回答越详细越准确越好,“三四千”都属态度不好的。 <br>2a o W(h]5No3k2n
<br>
#Aw*dHjz+h]f1c
6.你是哪里人 <br>B"A-kW8Gv9~-N2NZqQ
<br>
4R3W9TC
Ufo%ibt
在所有常用问话中,这是最没有顾忌的一句,刚一认识就敢问,稍微熟悉就更要问。从来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其实这句话还真烦人,一个是中国人的籍贯特别复杂,不容易说清楚,很多人从小长大的地方和父母的籍贯毫不沾边;另一个是,中国地方太大,一些地方的人难免名声不佳,甚至于作为当地人的本人都不以为然,也不以出身为荣,自然不愿时时提起。有些人的回答是这样的:“你看我像哪里人?”然后不置可否地笑一笑。 <br>9_5K/gK
tMh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