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 2005-6-9 09:42
野熊请进(在报上看到的FB地方挺不错的,现转贴下来)
<br>
5^$lw*?y Y2~6?G
<font color="red"><b>藏匿在深山里的大船 </b></font><br>
%@+Yz5{4qV Uw
_+B
<br>
e&T{Sz.c
[
江西“船形屋”的显世,曾经引起国内传媒的报道,也引起古建筑研究专家的关注。时隔数年,这条深藏在连绵起伏的山坳里的“大船”,似乎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漠,在无声无息之中又沉入历史的海洋。开春之际,我带着朦胧的记忆,踏上了江西之旅,去寻找那条曾经在屏幕里看到过的大船。藏匿百年无人知一朝显露惊世人 <br>{5c5x't5["u)`#e7O
我的目的地是江西省黎川县华山垦殖场洲湖村,地处江西省东境的武夷山脉,毗邻福建省。距厚村乡7.5公里,村落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几年前,这里还鲜为人知,自从2001年村内发现大型船形古宅后,洲湖村的名声便由此远扬。 <br>
H-WZ}._QD
s gKGK&W x
去洲湖之前在黎川县城吃早点时,向当地人询问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黎川古城,谈话间得知,洲湖村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明清时期的大型古民居建筑群,还有一眼清澈恒温的天然温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至今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生产的冲击,生态环境极其优良。老乡告诉我,去洲湖村每天只有傍晚一班车进入。性急的我只好先赶到厚村乡,顾了一辆“摩的”去了洲湖村。 <br>
0UBT1EM7s
颠簸在这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心里早就想着那里的温泉了,颠散了的骨头架不去泡泡温泉,那可就白去了洲湖村。进了山村,扑面而来的是古朴的民风,村民们和善地向你打着招呼,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 <br>
h!u%U:t"Hi*V
船形古宅坐落在村子的中央,房屋四周被高达6米的砖墙围着,远远看去犹如一个城堡,古宅除东面没有入口外,其余三面均有出入通道。在村民的指引下,我由北面的正门而入,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足有600平方米的大院,地面是由鹅卵石铺就的,平整且纹路清晰。院内没有江南古建筑中常见的花园水榭、楼台亭阁,看似简单,却给人一种宽阔大气之感。 <br>
fEh%t,lg
古宅实际上是一座“大夫第”,占地面积约十余亩,高大的照壁和星斗装饰的檐梁,历经百年风雨,仍是漆彩如新。整座房屋共有108间独立的房间,分三进四排,每排由长廊相连,开阔的36个天井均匀分布,使得个个房间光照明亮。门窗和梁柱浮雕无数,厅堂宽敞高大,可见房主当时的经济实力非同一般。在这高高的宅院里,我没有体会到古宅是个船形,只感觉到它很大。带着疑问的眼光询问村长,他笑着说:“那要到高处俯瞰,才能领略房子的全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爬上了村后的西山坡。往下,一艘深灰色的大船浮现眼前,仿佛停泊在港湾里的航空母舰,船首向东,甲板上前舱、后舱分列有序,数座古建筑簇拥在航母周围,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落。从内部的建筑结构和风格而言,和徽派建筑大同小异。但作为单幢民宅,如此宏大的规模和奇特的造型确属罕见,难怪被专家称为“江南一绝”。在现实中回忆在传说中游历 <br>*m.x2O4e x-~cD/w
船屋建造年代是村民在修缮屋顶时发现的,梁柱上刻有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建造的字样,算算距今已有160年。 <br>
:JgM/v%N%iwz?+o
追溯“大夫第”的历史,村里有许多传说,古宅的建造者是黄氏家族的富豪黄平安,其人原先是一个小商贩,由于精明能干,年轻的黄平安从贩卖皮油(乌枸子油)起家,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名在黎川、光泽、福州、TW一路有20余家当铺的大商巨贾。发财后的黄平安为了夸富乡里,同时也为了在家乡置办一份永久的祖业,便请来了风水先生,在这四面环山的盆地里,以巨款择得这一风水宝地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极具豪奢的船形巨宅。 <br>
Mp8[]J tO#T
房屋建成乔迁大喜之日,黄平安邀来四方达官显贵、邻里乡亲举办盛大的庆典仪式。当黄平安兴致勃勃正欲携夫人从头门进入新宅时,突然一阵怪风袭来,将他刚下轿的夫人裙角高高掀起。黄平安既惊又窘,心里顿生不祥之感,当即命人改换豪宅的门面。之后,黄平安因怪风之忌没有住进自己建造的别墅,就连他的六个儿子也很少在此居住,宅屋交由黄氏族人居住代管。如今,船屋历经数代沧桑,已成“无主”之宅。 <br>]s:u*O w+n%@d
听说,自黎川洲湖发现船形古建筑之后不久,在相邻的广昌县和南城县也发现了船形古宅。更有趣的是,南城县发现的船屋和洲湖村的船屋极其相像。船屋依山傍水而建,砖木结构,占地约十亩,房高六米以上,一进三厅,每厅三层,共108间。青砖灰瓦的房屋飞檐翘角,高处望去,船头、前舱、后舱、甲板、船篷皆有,真是惟妙惟肖。 <br>
Tb
Ap
x"t{"] Q
我在传说和猜测声中仔细游览了这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宅,它的建筑规模、设计格局、内部装饰、采光排水等,都体现出古代建筑设计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工匠们的心灵手巧。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和生活环境的优良,砌墙一律使用糯米饭掺和石灰垒砌,在墙的夹层中添上鹅卵石和泥浆,隔温性能良好,冬暖夏凉,且坚固无比。别具特色的红、绿、古三色游 <br>
&v)Ne,z
m@F
新中国成立后,船屋内曾经有二三十家居住,后大多居民家都因在外建新房而迁出。如今这座巨形古宅内的住户还不足10家,村民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久住生厌的老宅子,突然之间竟成了省内外乃至世上的罕见之物。一有外人来参观,宅内的居民总是欢欣鼓舞。对于古宅的保护,已经引起ZF部门的高度重视。 <br>
0b'`B9ib+h4hZK
洲湖村里现今还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除船形屋这座“大夫第”外,还有早建于它的“大夫第”、“举人府第”、“黄氏宗祠”和“邹氏宗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曾常驻此地,闽、赣苏维 <br>
bQ3nL~D y{-^#K
埃ZF也在这里设有办事处。在这些古建筑内都留有清晰可辨的大幅标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红色根据地游。由于这些古宅常年有人居住,因此保存得比较完好。 <br>
FPl}8v7UR
洲湖村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村落依山而建,溪水绕村而过。周边山上古木参天,山泉、奇石随处可见。村民告诉我,往山里去还可以看到方竹、观音竹、金竹和许多奇花异草。每到春播插秧时节,船屋周围的水田泛着银波,村落更像是一座繁华的港湾。只是我去的时节不巧,没能亲睹这一奇观。我暗自盘算着,来年春季,一定要再来洲湖村,看看那艘行使在水田里的大船。 <br>6|z2V{z
洲湖村的天然温泉,在村下方约1.5公里处的暖水村小组,温泉水温常年在50摄氏度左右,村民在这里砌了一对鸳鸯池,每到夜幕降临时,村民们都会到这里来洗浴。当然,我也不会错过机会,体味了一回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福利。 <br>
,n/a I VJ
R
交通:去江西黎川可先坐火车到南昌,由南昌火车站广场的长途客运,或长途汽车站,乘坐直达黎川县的客车,票价是55元/人。南昌到黎川县210公里,到达县城后,由县城新客站乘坐开往厚村乡的班车,每一小时有一班次,票价4元/人。从厚村乡到洲湖村,还有7.5公里,可包三轮“摩的”前往。每天傍晚有一趟班车从厚村乡开往洲湖村,4元/人。 <br>
.NG%m(@U3i0x
还有一种走法是,乘坐火车往鹰潭方向走,由鹰潭换乘慢车到福建光泽县下车,光泽县离江西黎川洲湖村仅有二十几公里路程,每天有许多班车都经过厚村乡。 <br>2x-^A;~.I3R)f'oH
住宿:黎川县宾馆100—200元/标间,服务设施是二星级。县城一般旅馆的价格都不贵,普通的客房40—80元/标间,房内设施也很好。私营旅馆的房价最低是10元/人。到了洲湖村,没有旅社,可在当地老百姓家借宿,包吃住30元/人。泡温泉可都是免费哟!! <br>C.p9z"rtu2C
饮食:黎川县可是个食用菌之乡,有草菇、爆花菇、茶新菇、香鲍菇、红菇等。你可以在饭店里品尝用各种食用菌制作的菜肴和菌汤。更有意思的是,到老街吃当地的风味小吃。有米粉、芋糍、麻糍、米丸、芋子汤等,喜欢喝一杯的朋友,还可以在老街上喝当地自酿的土烧酒。 <br>
6XQU]!jW
~
景点链接:到了黎川县,还可以游玩黎川明清古街、桃木岭、龙头寨风景区、岩泉自然保护区、会仙峰;黎川县距武夷山风景区170公里,距南城县麻姑山100公里,距金溪县龙虎山风景区160公里。 <br>@w}FTJ
<br>z/e-b5r:Ca
<font color="red"><b>漫步红军街 </b></font><br>4月下旬,福建省旅游局组织了近百名新闻记者赴闽采风,浏览完武夷山后,便一路西行,车到泰宁县城时,已是傍晚时分。下车直奔明代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住宅“尚书第”参观,随着讲解员把李府120多间房屋匆匆走了一遍,早已疲惫不堪,游兴阑珊了。此时,导游手指前方说:“前面不远就是红军街。”于是,又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前走去。 <br>g)V)t wNAo(B
不远处,同行的记者早已支起了照相机的三角架,闪光灯一闪一闪的。挤过人群,到街口一瞧,不觉眼前一亮,绝对正宗正版,原汁原味的一条古街,较之目前众多景点被反复修葺,装饰一新的现代版“古街”不知要好多少倍。 <br>
qyYRr
“红军街”原名岭上街,因当年红军在两边墙上刷写标语和文告而得名。街道的左侧有一眼古井,陶做的沿口,高出地面约一尺,旁边一块方碑,上写“红军井”三个字。放眼望去,两侧斑驳的墙面上仍完好地保留着当年红**繁体字书写的大幅标语和巨幅文告。街道不长,慢慢走来,一二十分钟就足以走完整条街,但如果仔仔细细地品味,那故事可就长了。 <br>4fdM"ic.|+R v%vi
福建省泰宁县是一块具有革命历史的红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此燃起了革命的烽火,建立了红色政权,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就设在这里,朱德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红军作战,并一度成为闽赣省物资供应和经济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全国中央革命根据地21个苏区县之一。 <br>
!VDhL/K"xb
当年泰宁在创建苏区过程中,经历了敌我双方三进三出、拉锯争夺及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br>7?E.j,~ U
第一次是1931年5月3日,**、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占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围剿”斗争胜利之后,于6月4日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乘胜解放泰宁,并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泰宁支部,并将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 <br>^7TU~mv#v4R
第二次是1932年10月19日,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第二次进驻泰宁,迅速恢复了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及5个区56个乡的红色政权,成立了**泰宁县委,在全县范围内第一次开展了分田地的斗争。 <br>
%DhNI&Dh:Lz
第三次是1933年7月7日晚,**56师四团弃城逃往将乐。翌日,闽赣军区独立第一师和闽北独立师一部开进县城。**泰宁县委、县革命委员会也从大田迁回城区,并于9日在北门操场召开了4000余人的庆祝大会。1933年8月,红一方面军指挥部由江西东移至泰宁,总部就设在“红军街”一座清代建筑陈家大院中,就近指挥“东方军”入闽作战。当时,周恩来总政委和朱德总司令在此居住了长达半年之久。 <br>C,k~A(y C+K
由于总部首长排除项英、博古等人对指挥的干扰,“东方军”连续取得了宁化、泉上、连城、顺昌、将乐、延平(今南平市)等战役的重大胜利。“赤化千里,筹款百万”,在繁忙的军务余暇,朱、周等首长还亲自发动泰宁人民参军参战,组织“夫子队”、“担架队”,下洋口、沙县前线搬运战利品,运送伤病员。9月18日,朱总司令还出席了在城区北门红色广场召开的纪念“九·一八”事件两周年大会并讲话。10月7日,朱、周等首长又亲自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上街清理阴沟,打扫卫生,刷写标语,参加“城区清洁运动周”活动。如今红军总部门前砖墙上仍然保留的红军标语、文告就是那时书写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