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海狮 2007-8-3 16:17
改变环境不如变换环境
莱阳李的梨tA!UKs7i
/文 &{kR${4D^4V/P
在最近的一段打工日子里,虽然贵为白领,位列第三,但总是被公司内部的皇亲国戚们算计着,而我的王却懵懵地任凭一切在他周围滋长蔓延。,WcG,Q\5xb
5];L%J
Z"Mvg!C
原本就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投入的资金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回收,而我们的董事们却高期望地在催生着一切,我经常有被气的欲吐黑血感觉,躲又不是我的个性,逃又逃不掉。于是,抱怨总折磨我这颗脆弱的心,满脑只要清醒就必定夹杂着无穷无尽的懊恼。
-Lc$DyCe9n+B|
Y,K!X[,y/~
出差回家的旅途中,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抱怨不如改变’的文章,里面夹带着一则寓言,让我对自己的景遇开始产生了些许改变:AuROnt
Raf7w8C,S
?j*fLrk5_ v.~
}Z,t4\!X?g6B*NE
{yzE;{ lKg[
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一条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着自己快速驶来。眼见着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并没有丝毫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1sXTA"eH
'A@ Yq7jX5d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尽管农夫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农夫被激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会不会驾船,这么宽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E6_O M%c{
q
T5E^sr*s'C.t|Pm9\
听他大呼小叫,厉言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W;xnGz2r MG
Oq"Yj
m@}A
在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艘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决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
t6lEz Y"[(C?h7T
p6~B"XT
a'KB
当然,你完全不必转而去讨好这个人,也没必要和他达成一致意见,甚至你继续厌烦他也都无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转变成你的烦恼。无论你为此多么愤怒,他不会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的一个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W7~ma`1~x)rh
)r |[cA8Ny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我们长时间地烦恼,使我们沉浸于懊恼和悲伤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当那个令我们烦恼的人还是一个不会体谅别人,不懂得领情,不会自省的人的时候,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y5V,is%{$z)mBl
MS$q+q,cG|:?
以前,我总是告戒自己,适应环境是自己成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不肯认输的心态已经变的很暧昧。如果自己的老板能明辨是非,恩怨分明,行大道,不拘小理,为这样的老板即使卖命,也是值得的,但是我很不幸,面对的似乎不是这样的老板。他的软弱和护短,绝不是故意的,而是潜意识形态下的自然行为。这就是属于无可奈何的境界。 Ow+?|3GT!n
*U*KC Ex(G
\C!_h
我们任何人,即使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去改变环境,如果我不舍得更换自己的思想,就只能逐渐被这样的环境所抹杀。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恶劣的环境并不是促进企业生存的最佳支持,但有什么办法,‘江山的归属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再有能耐的人,又岂敢姑息存留?’他们信奉饿的是家族观念。
p1bR HL PT
R#Hk!{%TMw)n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我想抱怨、争论、努力、创新都不适合自己把未来岁月拿来尝试去兑换些安逸和成功。为什么不沉静地思考一下,选择一个更好的环境呢?有时候,不停地选择其实比不懈的抗挣更能有效的充实自己的生命,创造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