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央视记者和播音员最近接到通知,今后在口播及字幕中不要使用外语及缩略词,例如“NBA”、“CBA”和“F1”等。一定要说的话,就说赛事的中文全称。NBA改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CBA叫“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受影响的词汇预计还包括GDP、WTO、CPI等。厦门越野联盟. q% [0 t3 a5 N" q+ L" H
4 l- I7 f" ]5 X& a' K, c: v5 F网民们反应迅速,连岳贡献的段子如下:“央视转播屏蔽外文缩略词,从此不准说NBA、CBA、GDP、WTO、CPI等等,非常赞同——— 终于可以屏蔽CCTV了。”为了克服自己身上的小市民偏见及网民狂热,我迅速查阅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新规定相关的条文如下:“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看来,网友们的调侃不在法规本身,而在双重标准。 + j! r' G+ ]- k% t H ' a% Q, H+ E: @$ T- Y' R' c7 `2 }$ X厦门越野联盟看来,“NBA”这三个字母实在太刺眼了;反观“英超”,有多少中国球迷知道它的缩写“EPL”呢?当然,很多人也不知道CCTV在国外是指代令人不舒服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如此说来,某些英文缩写对于不谙洋文的国人来说,还暗藏玄机,索性CCTV也更换台标吧。不过,仅就纯粹享受体育竞技的球迷而言,NBA只代表比赛本身。央视日进斗金,这才代表了“NBA”这个英文LOGO所昭示的垄断资本和超级利润全球化之梦。 ' }5 ^ I$ G6 N' _: l0 w5 W+ T# o; E( j! A0 t* @, r& ] j/ d0 V! O
作为国家电视台,央视为了方便不会英文的百姓,用中文代替,也是从群众需要出发。这样做确实有些道理,也让我反思自己的不是:本人学习英语多年,在国内勉强能给老外指路,在国外不至于遭洋人白眼(遇到法国人除外)。每次给我那年少时学俄语的老爹打电话交代E-m ail账号之类,都闹一满头大汗:J和G,M和N,俄语可没这个差别。这下可好,今后不让说NBA了,父子俩终于在外语上均了贫富。可是问题又来了,电脑键盘上还是26个英文字母啊,一个一个撬掉不成?& X* J2 y6 _9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