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载] 运动员猝死是怎回事

运动员猝死是怎回事

最近报章常有报道年轻的运动爱好者在进行激烈运动时,会在事先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发性死亡。这无疑是令人痛心意外之事,也引发人们质疑运动在保护心脏方面的功能。( C, p9 q1 g8 b, C* d- m7 o
7 I7 _( v& N( R; B
  长久以来,医生常鼓励大众经常运动来保持身心健康,是有其根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来讲,许多资料都显示缺乏运动是导致冠状动脉血管阻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促进血液循环,更能帮助控制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等文明病。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行走、跑步、游泳、骑脚踏车,及健身舞等)能减少收缩和舒张压5-10mmHg,运动也能提升血液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成分,从而更能保护心脏。运动除了增强体能,也对身体的血流动力、荷尔蒙分泌、新陈代谢、脑神经的肺功能等方面,有着正面影响。运动还能提高个人自信心和集中力,帮助抒解压力、便秘和睡眠,增进性功能和生活情绪等方面,可以说是获益不浅。' j  g- c3 g3 H; \  B2 K$ w

9 J2 b: e8 A: r% U9 M& W  [+ p! l猝死原因和年龄有关xmjeep.com+ v+ l6 q% W: G- p! O3 Q

; O# x$ Y1 x) k# E' X, ?: U  但运动员猝死,又怎么会发生呢?其实早在公元前490年,希腊士兵Phidippides为了向国王传递战场胜利的信息,一口气跑了29英里(人类史上第一个马拉松长跑),而在完成任务后猝死。所以自古到今,这类事情都在发生,但是其真正的几率是非常低,属于罕见病况。
1 p9 Y* V  I5 G7 C! |
5 i' M# N: C& M厦门越野联盟有报道显示,接近300万个人运动小时,才有一例运动猝死,其中女性死亡率更为少数。最近ZF也宣布运动猝死率每年为0.3%,并无增加趋势。随着国人日益注重运动,有越来越多人喜欢参加激烈、高难度、挑战性的运动(诸如马拉松赛跑,铁人三项全能运动等),我们应该探讨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0 ?( K# y8 q! N3 |
( {- D4 j3 Q6 ~& z, K  其实,运动引发猝死原因和年龄有关联。在30岁以上者,最常见的运动死因还是冠心病引发心肌缺血(俗称心脏病发作),其病因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危险因素(诸如吸烟、高血脂等)作祟,外加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年轻(低于30岁)猝死者则常是本身存在心脏结构性病况(如心肌肥厚,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心血管异常、心肌发炎、原发性心律不齐等,其实好多以上病况都有办法在临床诊断出来。厦门越野联盟* o( y" G& o( T% V  t
) U1 U6 i4 w! @. q+ ~
运动前应做体检# @3 c. r4 h& y! ]) `

2 r8 z* u6 C, N; Uxmjeep.com  最近新加坡运动安全委员会所建议的预防措施应该采纳和作为借鉴。其中建议包括运动前体检、公众教育、提高体育设施安全防备、运动项目有足够的医疗照顾等。其中,任何45岁以上的男性或55岁以上的女性,如有意从事激烈运动,都应该接受医生检查,如个人有运动时晕厥、家中成员有类似的病况,都应该寻求医生的详细检查。) u! f  `' `$ g
# y9 p' ^, _! t7 M  D! Y' S
体育爱好者,应该有计划的提高运动量,循序渐进,凡事量力而为,不要操之过急,以免自误。运动前后应该花5-10分钟做热身和冷身运动,大家也应尽量避免进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激烈活动,并且不要在天气极端恶劣时(太炎热和寒冷)做运动。新加坡心脏基金对运动作推荐的3、5、7准则,大家不妨参考,即每次3公里步行或30分钟运动,一星期5天运动和运动量以170减年龄的方程式来计算。
, r' C' v7 c0 l4 X$ m$ }; H厦门越野联盟xmjeep.com. u4 u8 p" k. M/ s
  总之,要活就要动。运动者比非运动者的寿命肯定比较长。患心脏病后的病者如进行适当的运动可增加生存率。年轻运动者,则奉劝要聆听自己的身体,如有不适,就应该停止运动,立即求诊。

TOP

以后从事激烈运动要多加小心

TOP

------------------------------

TOP

体育竞技和体育锻炼不是一码事,各位切莫混淆。

TOP

同意楼上观点。
; K# X& B5 Q/ Y8 U6 y1 \3 J7 E/ g欧洲足球职业联赛球员一场球平均狂奔1万米左右,不知道联盟各位剧烈运动时狂奔距离是多少?:)
玩、玩、玩、再玩!

TOP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