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载] 美丽进化六十年,看潮起潮落

美丽进化六十年,看潮起潮落

美丽进化六十年 看潮起潮落厦门越野联盟9 [& ?  M2 B: \7 I3 r% C$ ^  a" I
: C6 a2 x% S/ w  R0 v+ ]1 e# b; b

1 i' M7 O0 {* r* ]xmjeep.com60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荆棘也有花丛。令人振奋的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迅速崛起,比起发达国家来,我们竟显得如此年轻,充满朝气,欣欣向荣。值此共和国60周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透过服饰,去抚摸共和国的脉搏,去倾听中国人的心声。服饰,当它作为文化时,就是一部绚烂的画册,一首有形的诗篇……" \* ?8 b  |% i3 A3 g+ ?

0 i1 x) |: f7 I4 [# }0 m
50年代——天上飞彩霞呀 地上开红花呀 " @& _7 V6 {' d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模式为仿效对象,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人在意识形态上更加抵触西方文化而倾向于以苏联为首的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具有极为强烈的俄罗斯色彩和革命性。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关键词:


' H. x6 }$ \. s2 u- V


& E3 p+ y/ o/ H3 P, n  {# D厦门越野联盟列宁装厦门越野联盟& f1 w! B/ e5 f" ?, V
列宁装的主要特点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列宁装在年轻的新中国流行,除了表明当时中国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之外,还因为它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装饰元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此外,它附加的腰带的紧束功能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布拉吉

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布拉吉是俄语连衣裙的音译,款式极其简单:宽松的短袖,泡泡的褶皱裙,简单的圆领,际系—条布带。但由于布拉吉宽松肥大,布料颜色花样比较单调(主要是碎花、格子和条纹),质料粗糙,对女性风采的体现有限。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第一位”

新中国解放之后,妇女地位得到极大提高,那个年代的最受推崇和崇拜的女性是突破传统的封建观念,出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的“第一个”:如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君、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等等。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喀秋莎》

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首著名歌曲,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其他苏联歌曲一样,成为当时中国年轻人最喜爱的流行歌曲,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当时的中国青年学生也以起一个苏联名字为时尚,如今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人中,很多人当年都曾经有过一个俄罗斯化的名字,比如卡佳、柳芭、谢廖沙等。 8 \% f5 W, g# T* j* c: ^* {, V
年代回首:耐人寻味的是,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那个年代的人依然愿意用纯真、热情这样美好的字眼来形容50年代那种缺乏色彩的简单。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饰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那个年代,是大多数中国人与**的美好理想之间甜蜜而美好的初恋时期,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愿意用赞美和怀念的笔触来记述那时候的一切。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 I1 R+ z+ ~3 {4 n! I6 W& I$ q5 W60年代——铁姑娘战斗队 旗帜高高飘扬
4 D0 {; f! s9 L; s- I& \# c7 K这一时期是建国之后中国女性服装的美学意义丧失得最为彻底的一个时期。在经历了火红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之后,中国妇女的服装开始丧失服装美学本身的意义,而更多地被赋予了革命色彩和劳动特性。中苏关系的全面交恶,使曾经风行一时的俄罗斯色彩的列宁装、布拉吉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稍加改良的中山服成为男装一统天下的主要款式,外国人将其称为“毛式制服”,而女装基本是在中山装的领子处稍作改良(将有风纪扣的立领改成翻领),取消左右两个上兜,民间将这种没有正式名称的服装统称为干部服。 $ \, ?/ k  c, L( ]: \3 D: p0 L
无论男女,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大单一的款式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女装,女性身体的曲线特征被有意掩盖起来,裙子、花边、高跟鞋等许多具有女性特点的衣饰在公众场合几乎绝迹。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购置一件新衣成了极为奢侈的事情,很多人结婚时才能买一身新衣,一穿就是很多年,而孩子们盼望过年,主要原因一是有肉吃,二是有新衣穿,而在更多的家庭里,更多的孩子的所谓新衣服不过是哥哥或姐姐穿小的衣服稍加改动。在这种经济条件下,对衣服款式色彩的过多要求如同天方夜谭。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 L1 k' O$ l6 ^* h
铁姑娘
& L( w, a# i- D4 {+ ^* x$ m山西省昔阳县大寨生产大队是60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团支部书记郭凤莲率领的大寨铁姑娘战斗队不但是新农村妇女的榜样,她们还将“铁姑娘”这个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群体称呼推向全国,成为各条战线上不知疲倦的青年劳动女性的代名词。她们的打扮基本上没有性别特征。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破四旧


1 o9 X. W$ Y) x3 D" i现代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像40年多前的中国曾经发生过一场烧旗袍、烧花衣服的运动,这是因为这些旧时代的服装被作为旧文化、旧传统的代表,都在需要扫除之列。在那个年代拍摄的电影中,穿旗袍和花衣服的基本都是女特务或姨太太一类不正经的女人。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南京路上好八连倡导的艰苦朴素作风在全国推广继而被机械化简单化地理解和执行。穿新衣服、花衣服成为可耻的事。不少人恐怕都亲身经历过故意在没有破损的衣服上打上一两个补丁的傻事,今天想起来十分可笑,但在当时却相当普遍。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球衣


$ P* o" {7 N+ d! _* e+ S# E厦门越野联盟这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意义上的运动员的比赛服,而是一种绒衣,是毛衣还不普遍时的替代品,也是当时青年劳动者中一种较为普遍和时髦的打扮,基本只有一种款式:套头、大翻领,颜色也只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胸前要是印上“XX青年突击队”那就更威风了。 % E4 Z/ Z( @0 r, |- @- n  |
年代回首:“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从经济和文化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贫穷成为光荣时,艰苦就自然成了时尚,更为可怕的是,当这种光荣与时尚成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统一标准时,生活的色彩便必然被简化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如果说在服饰方面这个年代给今天和历史也留下了什么遗产的话,那就是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现在大街上看到许多穿着“毛式服装”的老年人蹒跚而行,他们在让我们产生一丝时光倒流的恍惚之外,还会有一种对文物和古董的敬意和好奇。
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在真情;至善者非雄财而在康乐;至美者非华丽而在朴实。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