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R# b0 O( u) d, w- _
: i( n( l( N7 y厦门越野联盟时报讯 (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杨小粤 通讯员 崔艳玲) 额骨是人最硬的骨头之一,然而近日陈老师在观看羽毛球训练时,却被场上突然飞出的羽毛球杆插进额骨,并深入脑组织达两厘米,原来,球杆刚好插进了只有一元钱硬币大小、额骨中最脆弱的额窦部位。经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长达3小时的手术,该羽毛球球杆终于被成功取出。目前陈老师已经康复出院。
, z) S, s; N7 Q2 T2 exmjeep.com
) Y' _, R1 d( b8 L 场边观看训练 飞来羽毛球杆直插进额头
9 W: F/ `4 i! K! }+ \& \8 x
( s: b" U) q* U% m; Z5 \ 陈老师是广州某高校的体育老师,事发当天正带领学生在体育馆进行羽毛球训练。当时他正坐在场边,突然,对面斜飞过来一只羽毛球拍,不偏不倚正好插进他的前额正中。原来是对面的学生杀球时球拍出了意外——长长的金属杆从拍柄中分离,连同圆形的拍面一起飞出,划了一道弧线,如同一只长了眼睛的标枪,直直地钉入了陈老师两眼中间的额头。事故发生后,陈老师被马上送入附近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一路上陈老师都保持清醒,两手紧紧抓着球杆,一动不敢动,生怕伤情加重。触目惊心的情景让胆小的女士捂着眼睛不敢再看第二眼。
! q2 W" Z, E' \" W6 Y' t* f+ Y
B/ n/ U' J R# `& B5 r 由于突出额头的球杆太长,没法送入CT机的检查窗,医生们费了一番周折找来大钢钳,由两个医生一左一右扶稳拍杆底部,第三个医生小心翼翼把球杆剪断,这才解决了CT扫描问题。头颅X线和CT显示,金属球杆穿透了整层额骨,插入脑组织深达两厘米,与额叶的大血管上矢状窦紧紧贴在一起。如果稍有磕碰,拍杆都有可能刺破上矢状窦引起颅内大出血而致死。这就仿佛在脑组织中埋下了一颗地雷,必须及时排除。
* F+ u6 ?$ J3 X; R Y% f
}! R( y9 n% A: Q% x4 w9 H( F1 U厦门越野联盟 手术3个多小时 颅内两厘米球杆终被取出
7 k- |8 q0 c' F$ J0 D u; T: p& ?
6 }) B8 k1 D# E 这样的外伤罕见,手术难度大,稍有不慎,陈老师都有生命危险。神经外科主任刘承勇决定立即为其实施颅内异物取出术。
: a# U# k( z! T9 r. a/ h5 K! a- W: e& w8 ^* U
刘承勇表示,医生们讨论了两套手术方案。第一套是直接拔出金属拍杆。但此方案不利于止血,而且如果上矢状窦已经被刺破,后果不堪设想,另外也不利于探查伤道的情况,如果有毛发、碎骨片等异物残留在脑组织中,术后还有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根据丰富的经验,刘承勇主任实施了第二套手术方案:在离开受伤部位一定距离的地方开颅,保护好重要的脑组织和大血管后,再沿着球杆慢慢分离,探查伤道,直到球杆的末端暴露后再安全地取出球杆。
% I( b2 X) K4 O. B1 Z" b3 Z
: e; `$ u4 @9 F" dxmjeep.com 对陈老师实施全身麻醉后,神经外科医生们小心翼翼地排“雷”。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埋入脑组织中深达两厘米的金属拍杆终于完整取出,拍杆周围的碎骨片、头皮碎屑等异物也清理干净。经过术后的止血、抗感染等治疗,陈老师很快恢复健康,没有任何后遗症,已经顺利出院。
: p8 { m8 {1 A4 ?) z9 _/ l( s/ ?: _7 X) d
刘承勇说,成年人的额骨由内板、板障和外板三层骨质组成,非常坚硬。但两眼正中部位有个额窦,只有薄薄的内、外板两层,是个薄弱环节。陈老师碰巧被飞行的球杆扎穿了额窦,由于额窦只有一元钱硬币大小,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其实,陈老师还算是幸运的,因为金属拍杆只是紧贴着上矢状窦这条大血管,如果再偏0.5厘米,上矢状窦就会被刺破,后果不堪设想。
1 i* l6 g' T% C! F+ p1 I# o
) C7 x7 z3 p5 B, f厦门越野联盟 32年老教练:球拍脱手伤人常见 拍杆入脑从未听说
: u# U% ?9 {2 i, F- V8 Y% j) s& V7 j f1 k: U4 k1 t) g2 _ @ o
“我当了32年的小球教练,这样的事情是闻所未闻。”广州体育学院小球教研室老师林小斌告诉记者,年逾58岁的他在运动生涯中见过羽毛球拍脱手伤到人的头、胸、身体甚至眼睛的,但像陈老师这种球杆插入脑的根本没有听说过。该教研室主任柳天扬也表示此事的概率极小。他认为,相对于需要有身体激烈碰触的搏击型项目,羽毛球是一个很绅士很温柔的运动,加之球拍是由很轻的合金材料构成的,就算飞出也并不容易伤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