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小木桥虽结构简单,但却比两座石桥都长,而且十分牢固,走在上面,一点没有摇摇晃晃或吱嘎吱嘎的声音。木桥宽约半米,两人对面相遇时,需小心翼翼,侧身而过。桥离江面近一人高,每隔一两米,便有一个桥墩。每一个桥墩下,都有一大块基石,清浅的沱江水从基石上漫过。或汉装、或苗装的女子,便三三两两地在石基上浣衣,用捣衣砧一下一下地捶打衣服。此起彼伏的捣衣声,与小桥流水一起,汇成一首凤凰晨曲,在沱江上空流淌。捣衣女们早已习惯了成为画中的风景、镜头中的模特,对游客的目光和相机都熟视无睹。偶尔直身,伸一下懒腰,才会顺便扫我们一眼。而我尤其佩服她们上下桥墩的本领:一人高的桥墩,她们是怎么跳下去又是怎么蹿上来的?常年这么蹿上跳下,她们一定是身轻如燕、身手敏捷了?莫非她们不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萧萧,而是金庸大侠手下的阿朱、黄蓉?
沱江边的建筑,多是吊脚楼。暗褐色的木板,飞翘的檐角,表明它们也许比屋中的主人还要年老。它们曾经走过多少风雨,历经多少激流,承载了多少悲欢离合,才穿过历史,沉淀沧桑,来到我们面前?它们单薄飘摇而又安如泰山的躯体里,蕴含着的精神力量和民俗传统,又岂是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的旅人们所能体察得了的?